今天的茶聚,台柱胡伯帶來了两位稀客,两位上山下鄉的知青,到鄉間實淺有機種植和到白泥影黄昏日落沙龍。(台柱的姪孫到元朗南生圍,小住渡假三天。) 點心飽、茶水足、然後大姪哥提出一個問題,:「道教徒是否即是喃嘸佬?」真是好問題、因為區區也給問過好幾回,惟有盡筆者所知作解釋。簡單地說:
一般的道教徒可分两大類,即出家修行和在家奉教或修行。而出家之修行者每天主要的功課是誦經,一般分早課與晚課。(當然還有許多其它每天必行必修項目) 而喃嘸是修行的其中一個科目,專稱為「幽科」。好像上大學一樣有「你讀那一科呀?是文科還是理科?」的分別。而幽科一般包括「打齋超度,超幽拔冥,或特別安排的祭祀,或大型的太平清醮等等」。道教初期,學習這個項目的道子,必須經過考核,在每若干年一次的典禮中獲頒發授印,才算畢業。且此項儀式必須在四大叢林之一的道觀裡進行,過程極為隆重。畢業之經師,可在其它較小的道觀中授徒及負責各類齋醮事宜。在一般道觀中學習的道徒,須由經師考核推薦,到四大叢林道觀實習,經考核後才能正式畢業。於漢唐時期,只有皇室及高官貴族才能有資格設置超度齋醮,故所需經師較少。後來由於逐漸普及,到民間百姓也有,需求漸多,故道庭也逐漸把授徒權限下放到一般較有名望的道觀執行。時至近代,有部份經師只為當作職業或兼職而學習,實則是否為真正修行的道教徒,那就得而知了!作為齋醮時誦經者,正確名稱應該是:「經生」。喃嘸佬衹是俗稱而已。
相對而言,一般清修或奉教的道教徒,大多數不是「幽科」經生,早晚誦經,祇是一般的日常功課了。
幽科的另一派系是「正一道」。由於老人的記憶有退化,只能簡述:
由於歷史的變遷,約到南宋時期,道教在北方的主要有「全真派、太一道等。」而在南方的主要道派是「正一道、淨明道」。一般的祈福禳災多是「正一道」,故一般稱「正一派科儀」的俗稱為「正一」。 「正一道」前身即是大家較熟悉的「五斗米道」。根據史書所載:(相傳張陵「即張道陵」創教時稱:太上老君授予三天正法,「教以正一新出道法」。又授以正一盟威之道,伐誅邪偽,與天下萬神分付為盟,悉承正一之道。 直至張陵第四代張盛徙居江西龍虎山後,立教為道教「龍虎宗」。尊張陵為正一天師。正一道奉「正一經」為教之經典。正一教不重修持,(與前篇所述的全真道有很大分別。) 只崇拜神仙,畫符念咒,降神驅鬼,祈福禳災。與此同時,江西清江縣的閣皂山出現了「閣皂宗」,而在茅山也有上清派的「茅山宗」,因為都是崇尚符錄,故统稱為符籙三宗。號稱三山符籙。 直到元朝,天師道龍虎宗特別得皇室垂青,因而地位也高於其它二宗。至元成宗時,賜張與材號「太素凝神廣道真人,管領江南各路道教事。」到大德八年加封為「正一教主,主領三山符籙。」所以正一道、正一教、正一派就成為各符籙宗派的總稱,亦成為南方各派的统領。因此也形成了:「南正一、北全真」的分別。
|